在上海,有一项与中医相关的生活习俗深入人心,需求一年比一年旺盛,这便是“冬病夏治三伏贴”。
在申城多家中医医院,近年来三伏贴贴敷的人次都呈现上升趋势。方寸之间的三伏贴,连接着古老的中医智慧和当代的养生热潮。
不过,中医专家指出,三伏天的确是冬病夏治、科学养生的好时机,但包括“冬病夏治三伏贴”在内,不少市民对夏季养生还存在着盲目跟风的现象。
想趁热打“贴”,火热更难耐
年过半百的李先生常年受咽痛、咳痰困扰,每逢季节转换、冷热交替之时,症状便愈发明显。最近天气炎热,他因频繁进出空调房间,症状再次加重。
“反正外用的,问题应该不大!”听闻冬病夏治对于反复发作的呼吸道症状有不错的疗效,李先生便在网上自行购买了“冬病夏治穴位贴”,并根据说明敷于相应的穴位。熟料,数日后症状非但没有好转,甚至出现了咽痛更重的情况,同时各个敷贴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红疹破损及水疱。李先生这下慌了神,随即来到上海岳阳医院就诊。
岳阳医院呼吸内科盛家刚主治医师说,三伏贴是利用夏季气温高、自然界阳气充沛、人体体表毛孔打开的有利时机,通过温热性质的中药药物经皮吸收,刺激局部的经络穴位,从而激发全身经气,提升人体阳气,增强防病治病能力,使一些反复于冬天发作、以寒性病邪为主的疾病得以改善。
“三伏贴不是‘万能药’,如未经专业中医辨证及指导而盲目自行使用三伏贴,可导致本身热象体质的患者体内火热之邪愈加猖獗,从而出现各类热性病症,如面部痤疮、口舌生疮、便秘等;另外敷贴药物使用不当,可造成局部皮肤出现刺激或过敏反应,导致皮肤水疱及各类皮损皮疹。”盛家刚表示。
他建议,市民如有三伏贴需求,应前往专业医疗机构,通过中医医师辨证评估并排查相关禁忌症,确认是否适宜,再由专业医师操作,以确保选穴精准,步骤规范,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另外,敷贴时间既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根据实际情况,一般2-6小时即可。如果皮肤已经起泡甚至出水,就说明皮肤有破损,不能再继续敷贴了。”盛家刚提醒。
晒背补阳气,选对好时机
李阿姨常年存在周身怕冷、体虚乏力的症状。听隔壁邻居介绍,夏天晒背有助于去除寒气,温阳补虚,于是她选取了自认为一天之中阳气最旺盛也是气温最高的午后时间,在家中阳台进行“晒背治疗”。
为了防止“风邪入里”,李阿姨还特地关闭了门窗、风扇及空调,不一会便大汗淋漓。为了“提高疗效”,李阿姨不断坚持,然而不久便出现了心慌、手抖、无力瘫软的虚脱症状,幸亏老伴发现及时并送往医院才未酿成大祸。
“李阿姨可以说是踩准了晒背的所有‘坑’。”岳阳医院呼吸内科王振伟主任医师告诉记者,近年来晒背逐渐成为流行的养生方式,其理论根据同样源于中医传统思想中的“春夏养阳”概念,因此也被称为“天灸”。
中医认为背为阳,腹为阴,督脉正是位于背部正中,被称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阳气。晒背可温煦督脉,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脏腑功能。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晒背对提升免疫力、改善慢性疼痛、改善睡眠等大有裨益。
然而,盲目错误地晒背却可能导致一系列危害,首当其冲的便是中暑与热射病。在高温、密闭环境下晒背,或体质虚弱者长时间暴晒,可导致体温调节失衡,体内热量积聚,同时大量出汗又没有及时摄入水分可引起脱水与电解质紊乱,并且阳光直射使体表血管扩张可引起人体血压变化甚至导致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如何科学晒背呢?王振伟指出,首先应对自身的体质及病情进行评估;同时晒背应选取正确的时间及频率,早上或傍晚阳光不毒辣、气温不极端的时候最好;首次晒背不超过10分钟,逐渐延长至20-30分钟,每周3次。环境应选择通风、阴凉的户外或室内阳台,避免密闭高温环境;做好适当的防护措施,涂抹防晒霜并穿薄棉质背心减少直接暴晒。
“晒背后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摄护理,需立即补充水分,避免立即洗澡或吹空调,涂抹保湿乳缓解皮肤干燥。”专家表示,另外要提醒市民的是,晒背也需注意文明。
饮用酸梅汤,方法需得当
这几年,中药茶饮火爆全网,尤以夏季的酸梅汤,特别“出圈”。在长三角某市,酸梅汤甚至进阶到了2.0版——与荷叶茶组合而成,有了减脂功效。
20岁出头的小王酷爱饮用冰镇饮料,到了炎热的夏天更是如此。朋友组了“养生局”,便从碳酸饮料改喝酸梅汤,一天四五瓶。连喝了几天,小王出现了胃脘冷痛、胃中返酸的症状,自测血糖也很高。这可把他吓坏了,赶忙来到医院就诊。
盛家刚说,酸梅汤确实有很多益处——中医认为酸梅汤性微寒,味酸甘,具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暑、平降肝火、开胃消食、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等多重功效。
“组成药味中山楂含有机酸和脂肪酶可加速脂肪分解;陈皮理气健脾,减轻腹胀。酸梅汤中酸味成分(如柠檬酸)刺激唾液分泌,缓解口干舌燥,尤其适合夏季解暑。”他解释。
但是,不当饮用酸梅汤也可导致许多危害。酸梅汤中的有机酸会刺激胃酸分泌,过量饮用可能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腹胀、胃痛、反酸、烧心等症状,尤其是本身患有胃酸分泌过多、胃食管反流病、胃溃疡的患者或是脾胃虚弱的患者更是容易引起不适。此外,部分市售酸梅汤常添加大量冰糖或蜂蜜,糖分含量高,饮用后可导致血糖快速上升,糖尿病患者要慎喝。
盛家刚提到,夏季是饮用酸梅汤的首选季节,春秋季干燥时可少量饮用,冬季应谨慎饮用,因为酸梅汤性微寒可能加重体寒。健康成人每日饮用量不超过300毫升,可分2-3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摄入及空腹或睡前饮用。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新民晚报第8版【健康新知】栏目
“特殊人群也应关注酸梅汤可造成的相关风险,如对孕妇而言,山楂可能刺激子宫收缩,对儿童而言其中所含糖分有龋齿隐患。”他提醒。
聚富配资-聚富配资官网-线上配资炒股-专业股票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